李白和杜甫对望一样。

  杜甫眼中带着几分疑惑,但无疑也是高兴的。

  史这一个字,对于读书人来说,是无上的评价。

  而且有这样的评价,至少说明他的诗和李白一样,流传万古。

  杜甫轻笑,眼中十分高兴。

  “好,这是后世人对子美的评价,子美虽然受之有愧,但是也能坦然受之。”

  观众见着这样谦逊但是骨子里和李白一样都是有狂傲的人,眼中不自觉也高兴起来。

  他们见过太多愁眉苦脸,眼中带着沉郁之色的杜甫了,都快忘了,他也曾经登过高山,说出那一句,万古豪言。

  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

  能说出这种话的人,又怎么会是那样沉闷痛苦的人?

  “难得,我竟然在《典藏》里看到了一个立体的杜甫,以前在电视剧里,感觉杜甫和范仲淹有点像,都是忧国忧民的文人,但是自己读的诗告诉自己,杜甫其实也是豪迈的人,想来也是,他生长在盛唐,虽然见过安史之乱,但是可能会完全的沉郁痛苦呢?”

  “看杜甫前期的诗,其实他之前的诗和李白一样,都一样的豪迈和狂傲,只不过没有李白那么的出名而已,但是他本来可以做一个和李白一样的人,唉,李白能和杜甫成为知己,并不是巧合的事情,因为早年的杜甫其实和他差不多。”

  “这样的杜甫确实很难见到,毕竟这种傲气和豪气,一般人认为,只有李白有,一提起杜甫就是那么一个苦大仇深,满脸愁苦的中年人,但是其实这个中年人,也是曾经有过豪情的。”

  “看到这样的杜甫,我还有点高兴,终于,终于有人不再执着于我子美的悲惨了!”

  画面之中。

  林毅看着杜甫,他姿态谦逊,但眼中也有着骄傲。

  一个诗人,能得史一字,并且还能够流芳后世,这是对一个人极大的肯定和赞誉。

  “不知,后世人对子美的评价是什么?”

  李白问道。

  “对于杜工部的评价也有很多,但是我觉得唯有一句,最为合适。”

  “我后世有一位心中藏着家国的大文学家,他弃医从文,为了拯救无数人,笔耕不缀。”

  “他曾说过,杜甫,是华夏民族的脊梁!”

  林毅话一出,杜甫往后退了三步!

  如果说李白的评价让他欣慰,那么他的这一句评价,却让他有些疑惑和惊诧。

  一个民族的脊梁,这句话,可不是谁都能够承受的!

  杜甫惊诧。

  “子美,何德何能,能够得到这个评价?”

  杜甫看着林毅,他现在没有经历安史之乱,自然不懂。

  林毅笑着,笑容里带着一点神秘意味。

  “您会懂的,而且,您值得。”

  李白在一旁开怀大笑。

  “好!后世人果然有眼光!”

  “太白兄,我这....”

  “哎,我说你值得,那便值得,何况这可是后世人对你的评价,你如何能不受?”

  杜甫轻笑,“太白兄说的对,后世人说,那我又如何受不得呢?”

  杜甫轻呼一口气。

  “民族脊梁啊,这个评价,真是让我诚惶诚恐,看来,我今后这么每一步路,还都需要多多思考了,不然就要辜负后世人了。”

  杜甫轻笑,语气中带着几分调笑意味。

  他看不见未来,但是后世人确实知道他的未来。

  “哎,见到这样一个杜甫,我突然有些不忍心,安史之乱,唐朝由盛转衰不说,这中间无数百姓又遭受到战乱之苦,如此赤诚的人,看到安史之乱,难怪会心中痛苦啊!”

  “世事也能造就一个大诗人啊,杜甫如果不经历安史之乱,说不定就只是一个普通的诗人,又怎么能够被称为诗史,诗圣呢。”

  “他想要走好每一步路,不愧我们对他的评价,但是他的路崎岖无比,我竟然希望,他不走那条路,毕竟那条路是那么的难走和痛苦。”

  “谁又能眼睁睁的看着杜甫又重新经历这些痛苦呢,但是这是杜甫必须经历的事情,典藏从一开始就说过了,历史是不可能更改的,看看霍去病和项羽,两人都想要更改天命,却都失败了。他必须要走一遍那虐心的乱世。”

  无数人心中难过,但杜甫却眼中有清光。

  画面中,杜甫看着林毅,笑道:“多谢君告诉我这些。”

  林毅拱手。

  眼中带着几分不忍心。

  他眼中浮现那个在河畔行吟的杜甫,随后在心中轻轻叹了一口气。

  他不知道,他未来的路有多难走。

  李白壶中的酒已经喝完,他看向杜甫,笑道:“好!”

  “既然坚定心志,那子美兄便一定要走下去!”

  杜甫拱手。

  “那是自然!”

  李白看向窗外明月。

  “今天月亮很好,我出去看看月亮!”

  说罢,他便推门走了出去,杜甫眼中欣喜,跟了上去。

  “太白兄,我与你.....”

  杜甫一推门,门外没有一个人,清冷的月光洒在地上,似乎李白已经乘着这月光离去。

  他转头,屋内也已经没有任何人。

  似乎眼前的,真的是一场梦一样。

  月宫桥上,李白站在原地,看着眼前的月宫,闭上了眼睛。

  “这可真是一个好地方。”

  林毅站在李白旁边。

  “诗仙若想留在这里,也未尝不可。”

  李白笑。

  “也是,反正再过不久,或许我还能和林毅一共赏月。”

  李白看着林毅。

  “林君,你告诉我,子美被称为诗史,可与后来安禄山作乱有关?”

  林毅点头。

  他一挥手,一首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诗,便出现在李白眼前。

  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”

  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”

  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”

  “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”

  李白出声念着,两行清泪从他眼中流下。

  “他,受苦了啊!”

  这首诗,满腔的悲恨痛苦,一句更强于一句,知道最后,化作满腔无奈,每一个读过的人,都心中郁结。

  李白看着诗,眼中更是流露出无奈。

  “自从衮州一别,我再也没见过子美兄,想不到,他在这乱世之中,竟然遭受如此痛苦。”

  林毅轻叹,一言不发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奇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典藏华夏:开局震惊秦始皇,典藏华夏:开局震惊秦始皇最新章节,典藏华夏:开局震惊秦始皇 奇书网!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,与本站立场无关
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,请发邮件至,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。
Copyright©2018 奇书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