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人围观,场面尴尬,回去恐怕免不了挨骂甚至挨打。

  再看嬴天帝的态度,似乎有意大事化小。

  “紫女姑娘,带他上来吧。

  以后若还有人无端滋事,不必留情,出了问题由本太子担着。”

  说完,嬴天帝关上窗子,回到座位上。

  他的出现直接确认了紫兰轩背后的靠山是他。

  众人立刻变得恭敬起来,对紫兰轩的姑娘也客气了几分。

  不一会儿,王离在紫女的带领下忐忑地走进雅间。

  他看见李斯和韩非,又将目光投向嬴天帝,紧张得说不出话。

  “太子殿下,王离知错……”

  “殿下,谁没有年轻时冲动过?何必为这点小事揪住不放?”

  韩非瞟了王离一眼,替他求情。

  身为秦官,他自然需要与权臣拉近关系,王家在军中的威望和嬴政的信任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源。

  短短几句,还能结个好人缘,何乐不为?

  嬴天帝沉默不语。

  该死的韩非,竟想借机从我这儿套王家的人情!

  “紫女姑娘,再拿几壶最贵的酒,记在我韩兄账上!”

  韩非瞪大眼睛:“什么?记我账上?我哪有那么多钱!”

  “没钱?那可不行,我向来不吃亏!”

  紫女笑着离开,不忘调侃道:“韩非公子若是缺钱,不妨来紫兰轩做工抵债,凭公子的相貌,定能吸引不少客人!”

  韩非翻了个白眼,这玩笑开得也太离谱了。

  嬴天帝示意王离坐下,随后开始训诫他。

  “王家世代忠烈,凭借无数功勋才得享今日地位,可你如今又在做些什么?”

  “王离,身为王家长孙,你的责任远超他人。

  你应该专注于建功立业。”

  “殿下,我还年幼,这等重任恐怕轮不到我承担。”

  王离沮丧地说。

  “愚蠢!未来还有诸多战事等待,等你长大自然会有机会。

  若你整日沉溺酒色,即便上阵也会辱没王家威名!”

  “你的祖辈皆为赫赫名将,难道你要甘于庸碌,只做个咸阳纨绔?”

  “千百年后,难道你愿后人提及你时,仅称你为废材?”

  嬴天帝的话掷地有声,令王离脑海中浮现出清晰的画面。

  “我绝非废材!”

  王离愤然回应。

  “哦?那你与废材有何不同?”

  “你有何成就?论修为,胜你者数不胜数;论谋略……算了,你怕是连识字都算勉强。”

  “我……”

  王离支吾良久,说不出一句完整话。

  “难道你想一辈子依附王家,沦为无为之人?”

  “不!”

  王离站起高呼。

  “既然不愿如此,为何还整日与狐朋 ** 厮混?”

  “殿下,我即刻回屋修炼!”

  王离被激发斗志,转身欲走。

  “慢着!”

  嬴天帝唤住他,“回去将此事如实告知父亲与祖父,查明何 ** 害你、害你们王家,那些所谓的朋友怕是别有用心!”

  处理完王离之事,他径直返回王家。

  据传回来后遭到王翦和王贲联手训斥,足足卧床一个月。

  王翦父子随后特意拜访嬴天帝致谢,还表示伤愈后会将王离送往军营,以免在外惹事生非。

  王家虽为近年崛起的新贵,却迅速跻身顶级世家行列,引得老牌世家心生嫉妒。

  其中一家便试图借助王离之手打压王家,本意是借助赢天帝之力削弱王家实力,却未曾料到,不仅未能如愿,还招致王家敌视,更得罪了赢天帝。

  宣纸与印刷术已在秦国广泛传播,但要实现人人皆可读书的理想,尚需时日。

  尤其是底层民众连温饱都难以保障,更无暇顾及读书之事。

  失去一名劳动力意味着收成锐减,甚至可能全家挨饿。

  为此,嬴政召集赢天帝、荀子等人商讨对策。

  “父王,粮荒一事交给我解决。”

  嬴政满怀期待地看着赢天帝。

  “有何良策,速速道来。”

  赢天帝微微一笑,“暂时虽无良方,但我可贡献一宝,只需一人一牛,即可高效耕作。”

  “此言当真?”

  嬴政激动得语调都有些颤抖。

  “自然不假。

  两日后我将外出,寻觅几样高产作物,每亩产量可达数千斤,且种植极为简便。”

  荀子听罢惊愕不已:“太子殿下,世上真有这般神物?”

  “待我带回,诸位自知真假。

  大事当前,我又怎会虚言?”

  赢天帝心中暗忖,凭己力辅以法宝,全力施展,不出月余便可游历天下。

  嬴政喜形于色:“粮食问题就此托付于你,接下来只需谋划如何培养更多人才。”

  众人目光齐刷刷投向赢天帝,仿佛在无声催促:轮到你了!

  嬴政目光微动,随即开口道:“还在发呆吗?快说说你的主意!”

  嬴天帝脸色阴沉,缓缓吐出两个字:

  “科举。”

  听到这陌生的词,嬴政等人顿时来了兴致,追问:“科举?这是你的主意?具体说说吧!”

  嬴天帝没有故弄玄虚,继续说道:“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基。

  周朝时有世卿世禄制,后来演变为举荐选人。

  我所说的科举,也是一种选拔贤才和官员的方式,但称作制度更为贴切。”

  众人屏息倾听,生怕错过任何细节。

  “简单来说,科举是一种考核方式,通过公开选拔大量人才。

  天下统一后废除分封制,推行郡县制,这样就能很好地推动科举制度。”

  “郡县制?”

  嬴政皱眉,“科举还没搞懂,现在又冒出来一个?”

  似乎这小子有所保留。

  “郡县制并不复杂,很快你们就明白了。”

  “科举的具体实施可按地区等级分级考核。

  比如设乡试、县试、郡试、殿试四层。”

  “顾名思义,乡试在乡里进行,由县级官员出题,合格者赴县参加县试。”

  “依此类推,县试通过者可进入郡试,郡试合格者便有机会到咸阳参加殿试……”

  “殿试的佼佼者在全国也是顶尖人才,可以委以重任;其余考生也可依据成绩安排其他职位。”

  “这样一来,每个人都能被合理分配,秦国将涌现出更多优秀人才和贤能官员。”

  听到这话,嬴政心中微微一颤。

  他没料到赢天帝的想法竟如此庞大,几乎涵盖了整个国家。

  ...

  表面上看,科举只是选贤任能的一种方式,实际上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,其影响力甚至不亚于商鞅变法。

  要知道,在商周和战国时期,大部分官职都被世家大族掌控。

  虽有推荐制度,但被举荐者多为自家之人,平民鲜有机会。

  因此,资源和晋升之路始终掌握在贵族手里。

  而科举不同,它面向全国,无论出身贵贱均可参加。

  若能在郡试或殿试中脱颖而出,必能一举成名,收获荣誉、财富与地位。

  听完赢天帝的描述,嬴政脑海中思绪翻涌。

  尽管对方讲得简略,但他已看到科举制度的深远意义。

  若能顺利推行,对秦国而言无疑是巨大变革。

  甚至可以说,科举的出现带来的影响或许比商鞅变法更为深远。

  当年商鞅的改革使秦国从边陲崛起,成为战争利器,为日后强大奠定了基础。

  这场变法效果显着,堪称秦国强盛的重要基石。

  然而,它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战乱时期。

  一旦和平到来,这种以军事为主的政策便不再适用,国家重心需转向治国安民。

  简言之,打天下靠武力,而治天下更倚重文治。

  赢天帝提议的科举制度,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官员选拔途径。

  可以预见,这一制度一旦落地,将催生无数人才。

  当然,科举也有弊端,它无疑会打破贵族对权力的垄断,想必此事一旦传出,必定引发强烈反弹。

  从另一个角度看,多提拔“三四七”

  中的寒门之士对本王而言倒是好事。

  毕竟百姓根基浅薄,即便身处高位也构不成威胁,便于治理。

  思索后,嬴政决定推行科举制,但还需阐明一二。

  “科举虽好,但也需警惕其中风险。”

  “科举主要作用有三。”

  赢天帝开口,“一是广纳贤才,助秦国效力。”

  “二是收拢民心。”

  “千年以来,官职多被权贵把持,寒门即便才华横溢也难崭露头角。

  科举给了所有人机会,岂非人人感恩?”

  “若万民视寡人为明君,诏令自会被接纳。”

  “再者,可将文字律法纳入科举考题,百姓欲求功名,便需学习新知。

  如此,诸多难题岂不迎刃而解?”

  嬴政听罢眼中一亮,此法施行,秦灭六国后的隐患定会减少。

  赢天帝继续道:“凡事有利弊,任何制度本质上都是种约束。”

  “如商鞅变法,虽使秦军强大无敌,却因重军轻民成了一把 ** 剑。”

  “科举看似为书生提供捷径,实则让更多人受制于此。”

  嬴政与荀子对此饶有兴趣,追问:“此话怎讲?”

  打个比方,周围有群猛兽虽被震慑住,但仍可能随时发起攻击。

  为避免它们伤害我们,最有效的方法是丢块肉过去,让它们争夺起来,这样就能转移注意力,减少麻烦。

  嬴天帝稍作停顿后继续说道:“天下的百姓大多质朴,只要有生存的希望,就不会轻易铤而走险。”

  嬴政与荀子陷入沉思,科举制的意义不仅在于选拔人才,更在于为百姓指引方向,让大家共同努力并为之奋斗,同时给予他们生活的希望和前行的动力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奇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洪荒:开局镇压巫妖,横扫封神榜,洪荒:开局镇压巫妖,横扫封神榜最新章节,洪荒:开局镇压巫妖,横扫封神榜 奇书网!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,与本站立场无关
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,请发邮件至,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。
Copyright©2018 奇书网